
新闻发布会现场。靳彤 摄
7月23日上午,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河北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敬捷介绍河北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相关情况,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杨文立、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段晓军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靳彤 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河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敬捷女士,请她介绍我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相关情况。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杨文立先生、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段晓军女士,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彭敬捷女士作介绍。有请。

河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敬捷。靳彤 摄
河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敬捷: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正值三伏酷暑,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河北司法行政系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河北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级,需要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形成合力。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2025年河北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部署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重要指示,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强调,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我省自今年4月起全面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司法部有力指导下,在省纪委监委监督支持和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下,“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省“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第一个向大家介绍的是,我省“专项行动”的总体部署与目标任务。
今年3月,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将“专项行动”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与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紧密结合,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紧密结合,通过深化“三个结合”,抓深抓实抓细各项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密切协作、同题共答。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有关要求,省司法厅起草了《河北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于4月14日,以省纪委监委集中整治办的名义印发实施,对我省“专项行动”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
这次专项行动目标明确,就是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在重点问题方面,重点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整治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整治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行为;整治违法违纪行政执法行为。在重点领域方面,紧盯执法事项多、执法数量大、行政裁量基准幅度大的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农资质量、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执法领域。在重点地区方面,紧盯罚没收入异常增长、行政执法问题突出、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地区。
第二个向大家介绍的是,我省“专项行动”的主要工作举措与成效。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省司法厅成立工作专班,抽调省直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各市业务骨干开展集中办公。召开省直部门、各市司法局等调度会19次,“一市一清单”“一部门一清单”印发提示函49份。指导各市县和31个省直成员单位都按要求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一是,我们指导省工信厅、公安厅、人社厅等12个重点部门制定本系统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市出台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1个主方案、12个分领域方案、各地市方案相互协调配合的统筹指导体系。二是,规范行政检查,做到了“四个明确”:明确涉企检查主体,从全省现有的8230个行政检查主体中,梳理明确6956个涉企检查主体,压减1274个,压减率15.5%;明确涉企检查事项,从全省现有542项行政检查事项中,梳理明确438项,压减104项,压减率19.2%;明确涉企检查人员,从全省现有的23万行政执法人员中,梳理明确16万涉企执法人员,压减68006人,压减率29.2%;首次明确检查频次上限,除涉及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领域外,将全省涉企检查频次限定在12次以内。三是,在问题线索发现、查办、纠正工作上创新推出了“858工作机制”,即:
发现问题要触及根本,用好8个渠道。一是通过12345热线找问题线索。二是通过网络舆情找问题线索。三是通过行政复议纠错案件找问题线索。四是通过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找问题线索。五是通过信访案件找问题线索。六是通过案卷评查找问题线索。七是通过明察暗访找问题线索。八是通过投诉举报找问题线索。
查办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用好5种方式。一是发挥行政执法部门自身监督作用查办。二是发挥司法行政部门监督作用督办、转办、交办。三是用准行政执法监督手段严办。四是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五是强化通报、约谈。
纠正问题要注重长治长效,用好8种措施。坚持立行立改和长效长治相结合,是专项行动的重心。虽然行政执法人员多、执法量大,但是很多问题也都是比较轻微的,可以立行立改。有些普遍性问题,要建章立制,长治长效。一是强化能力培训。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大培训,实现全省23万余名执法人员全覆盖。二是深化案卷评查。组织各地对2023年以来的案卷开展全覆盖大评查,主要评查执法主体是否合法等7类问题,推动涉企行政执法问题整改规范。三是创新效能评估。选取100个企业作为行政执法监督联络点、100名行政执法监督员,聘请第三方开展社会公众行政执法满意度问卷调查,全面收集意见建议。四是开展类案分析。指导各地对易发多发问题,选取1至2个风险点,进行类案分析,提出务实管用的整改举措,形成类案分析报告,推动行政执法领域治理效能提升。五是加强实地督导。省级层面组成8个实地督导组,由厅级领导带队,分两批对县(市、区)进行扩面督导,推动县级专项行动有效开展。六是强化案例指引。每月公布1批案例,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和警示作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七是推进“扫码入企”。做好“扫码入企”软件的宣传推广,提升“扫码入企”制度在经营主体中的知晓率,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涉企行政执法效能。八是健全制度体系。建章立制是规范涉企“专项行动”的治本之策,为此,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两部规范涉企“专项行动”的地方性法规,即《河北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和《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制定了两部规范涉企执法的规范性文件,即《河北省涉企行政复议容缺受理办法(试行)》和《河北省涉企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办法(试行)》。同时,指导厅局出台相关措施,例如,省交通厅出台《交通运输领域跨区域执法事项负面清单》,这是全国首个、全国交通运输系统首个此类清单等。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司法部有力指导下,在省纪委监委监督支持和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下,我省“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1月至6月,全省共开展涉企行政检查16万余次,较去年同期下降29%,有力促进我省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和精准高效,进一步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按照我省《方案》的要求,下一个阶段,为指导调研、实地评估、建章立制阶段,我们将重点围绕:抓人员能力提升,抓行政执法案件质量,抓市场主体可感可及,抓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等工作任务,把“专项行动”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同时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警示教育作用,全力以赴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让全社会真切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坚决整治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的决心,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实增强企业家的获得感和干事创业的信心!
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感谢彭敬捷女士的权威发布。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法治日报:请问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杨文立。靳彤 摄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杨文立: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注。省政府高度重视住建领域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专门召开专题会研究住建领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做动员部署。住建领域各部门聚焦整治重点,明确工作措施、进度安排,有力有序推动专项行动扎实开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结合住建领域工作实际,重点围绕规范行政行为、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级分类监管、推进联合检查等方面精准发力,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对企业干扰,让每个企业都能在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中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涉企行政检查“五个严禁”“八个不得”要求,加强制度建设,统一执法标准,确保执法公正。公布住建领域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明确涉企年度检查频次上限。在厅官网设立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公布检查事项和依据、检查频次上限、检查标准、检查计划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征集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加强工作指导,分管负责同志带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指导。结合典型案例,以规范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等为重点,举办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开展涉企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对2023年以来涉企行政处罚案卷进行全面核查,发现并纠正行政处罚不规范问题。
二是落实包容审慎监管,优化执法方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坚持“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服务,20%的问题管理,10%的问题执法)和慎罚款、慎停工制度,更多采取提醒、告知、劝阻等柔性工作方式,改进作风、内强素质、提升形象,推动行政执法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广智慧工地监控平台等非现场执法方式,及时发现处理建筑施工现场违法行为,利用数智化手段提高执法效能。
三是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修订印发《河北省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根据不良行为记录和评价分值,将建筑施工企业分为A、B、C三类,对一年内无不良行为记录且评价分值不少于95分的列为A类企业,实行激励机制,减少监督检查频次,积极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鼓励其做大做强;对一年内有5次以下(含5次)一般失信行为记录且未造成严重后果,且评价分值不少于75分的列为B类企业,依法实行正常监管;对一年内有5次以上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者存在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或者评价分值少于75分的列为C类企业,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实行重点监督检查,必要时应将其列入专项检查的重点监管对象。通过上述措施,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四是推进联合检查,严控行政检查频次。我们坚持能合并实施的不重复检查,能联合实施的不多头检查,制定年度检查计划时,将对建筑市场、工程造价咨询等检查事项合并开展,将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施工扬尘等施工现场检查事项合并开展。我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资质常态预警和动态核查机制加强全省建筑业企业资质批后监管的通知》,加强全省建筑业企业资质批后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会同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燃气供应、瓶装液化气销售随机抽查计划,联合开展行政检查。今年上半年,我厅共对各类企业实施行政检查357家次,比去年同期减少54.23%,行政检查次数有较大下降。
我就主要介绍这些,谢谢!
二、长城新媒体集团:“双随机、一公开”是规范行政检查的重要方式,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提升和规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有什么具体目标举措?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段晓军。靳彤 摄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段晓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关注。
近年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规范双随机检查内容、方式和流程,切实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2024年,全省共开展部门联合抽查7789次,抽查检查对象90234户,分别占抽查总次数的63.95%、占总户数的53.23%,部门联合抽查次数占比较2023年提高18个百分点。今年1月份,省市场监管局印发2025年河北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和抽查工作计划并向社会公布,对全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进行安排。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围绕提高涉企行政检查质量和效能,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拓展部门联合抽查。坚持“能合并实施的不得重复检查、能联合实施的不得多头检查”,强化部门内及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全面深化“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模式,将优化整合的30个部门、52个行业领域的181个抽查事项纳入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扩大随机抽查的覆盖面、占比率,实现联合抽查次数占随机抽查总次数比例不低于45%,部门联合抽查户数占随机抽查总户数比例不低于30%,切实压减涉企检查频次。
二是深化差异化抽查。深入开展经营主体信用标注体系试点工作,从市场监管业务领域、行业领域、审批许可事项、监管事项、风险状况等维度,制定经营主体标注规则,细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指标体系。通过信用标注精准锁定检查对象,将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抽查相结合,对信用风险高的加大抽查比例,实现全省运用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结果抽查次数占比不低于90%,对信用风险低的经营主体原则上“无事不扰”。
三是推进非现场检查。建立非现场监管工作制度,整合多部门非现场检查事项实施联合检查,根据非现场检查业务流程升级改造双随机监管工作平台,加强涉企数据归集和部门间共享应用。同时面向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和特定监管对象,探索推行书面检查、网络监测、信息核查、远程互动等监管方式,实现与必要涉企检查的有机互补。谢谢大家!
三、河北日报:请介绍一下“扫码入企”省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应用的相关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有怎样的考虑。

河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敬捷。靳彤 摄
河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彭敬捷: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中,我们最大的亮点也是我们用最大精力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推行“扫码入企”软件。2024年,我们指导邢台市创新推出“扫码入企”执法模式,有效减少了入企检查次数,做法入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的通报》,是我省和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唯一入选案例。今年我们研发了全省“扫码入企”APP,从执法人员入门检查到检查过程、检查结果全方位规范涉企检查,拓展了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预警等功能。
从行政执法人员来说,当行政执法人员在进入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前,需使用“扫码入企”APP扫描企业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向行政执法监督平台进行“云备案”,同时监督平台根据此次备案比对该企业的被检次数,生成“红黄绿”三色检查码。超频次显示红码,执法人员不得进入企业检查;绿码、黄码可进入企业检查,黄码为检查预警,提示本次达到检查上限。随后,行政执法人员向企业出示检查码,企业迎检人员扫描后,可显示本次检查的检查单位、人员、检查事项等内容。执法人员不扫码、不向企业出示检查码,企业有权拒绝接受检查,并可向12345热线举报。“扫码入企”APP会记录检查的主体、人员、内容、结果等数据。检查结束后,企业可对执法人员的检查行为进行评价。
从执法监督机构来说,软件后台按照时间标准,实时显示各地各部门开展检查数量并动态排名,也可查询具体执法人员在特定时间内参与的行政检查总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中要求“有关主管部门要公布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企业实施行政检查的年度频次上限”,超出频次上限的,软件将自动预警,提示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此外,软件还可对企业评价好评率进行统计,为执法监督机构提供更多参考。软件已经开始试运行,8月份将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应用,届时全省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检查全部纳入平台管理。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需要久久为功。目前我们做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长治长效。下一步,省司法厅将严格履行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职责,督促指导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抓好我省《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促进涉企行政检查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积极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记者朋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让我们继续携手,以法治之力护航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也感谢各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和河北省司法厅宣传中心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