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秦皇岛市落实司法部、省司法厅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工作部署,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聚焦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劳动者提供精准、便捷、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已经为319名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受理180件劳动争议案件,帮助劳动者顺心生活、安心工作。
秦皇岛市法律援助机构畅通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今年进一步简化申请受理程序,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三优服务。在劳动报酬、工伤等案件中,指派有丰富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经验的律师代理,对有特殊困难的劳动者提供预约和上门服务。针对群体性案件优化服务程序,解答法律问题的同时安抚劳动者焦躁情绪,避免矛盾激化,为劳动者提供贴心服务。海港区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劳动者法律援助”维权窗口,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劳动争议调解等服务;北戴河区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推出了专属的法律援助“邮寄办”服务套餐,群众反响良好。
该市健全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体系,在乡镇街道和重点行业领域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11个;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办案机关工作衔接,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法律援助工作顺畅;加强与人社、民政、住建、信访等职能部门联系,构建信息共享、协作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市司法局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内部协作,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仲裁、复议等相关机关内设主管机构和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形成“安心行动”工作合力;发挥基层司法所作用,利用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平台,做好辖区法律援助工作。
本着“调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该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律师深入辖区企业,排查调处涉企矛盾纠纷,了解职工法律需求,对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全面“体检”,排查梳理合同签订和劳务用工中存在的问题,为劳动者提供精准服务,让更多劳动者学会依法维权。山海关区司法局联合区检察院、人社局开设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夜校”,将第一站设在山海关某建筑工地,利用工作之余,向农民工介绍了法律援助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的特殊作用及法律援助申请流程等内容,有效地提升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经验丰富的律师值班并加强工作指导,把涉及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的矛盾纠纷作为工作重点,引导帮助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通过协商、和解、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快速、就地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