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河北省戒毒管理局!

当前吸食新型毒品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低龄化研究与探析

来源: 河北省戒毒管理局 2019-04-02 16:45:25

    从以上174名女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情况分析看,吸食滥用合成毒品的主要对象是18—35岁的中青年无业人员,她们生活在正常家庭的共有12名,152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活在离异家庭,11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离开家庭单独谋生,这类人占到吸毒总数的93.1%。

  二是家庭教育不当。家庭环境因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作为人生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发育成长,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子女坏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事实表明,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即是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言传身教的结果。研究人员表明,两类家庭的青少年吸毒率较高,一是家庭关系紧张、动荡不安、经常发生激烈冲撞和矛盾的家庭;另一种是家庭成员关系松懈或已经分裂残缺、成员之间漠不关心的家庭。

  家庭教育不当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放任自流,缺少监护;二是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尽管自己不具备吸毒的某些性格和习惯,但如果教养方式不当,孩子会形成倾向吸毒的潜在性格,比如年幼时溺爱、娇生惯养,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如:19岁唐山古治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史小佳,独生女,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的溺爱使得她养成了心胸狭窄、无责任感、飞扬跋扈的性格,父母稍有有从,她便以离家出走相威胁,终于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不慎沾上冰毒。来到戒毒所后,她明确规定父母必须每月来探访她,每月给她汇2000元,一旦父母临时有急事来不成戒毒所看她,就在拨打亲情电时对母亲横加指责,故意给父母增加精神压力。在她的思想观念里,根本没有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父母的无原则的溺爱造成了她对父母既没有亲情,也没有孝敬之心,父母没有了威严,更没有了尊严,这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三是家庭教育简单粗暴,使孩子形成反抗性人格。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据某市对青少年吸毒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表明,因父母离异、家庭残缺,得不到家庭温暖而导致吸毒的占30%;受家庭吸毒成员影响而吸毒的占28%,因家庭溺爱、娇生惯养而走向吸毒的占5%。[①]

  三是理想信仰缺失。随着老百姓收入的普遍提高,许多青少年也有了不少零花钱,客观上奠定了合成毒品滥用的经济基础。而一些成年人和青少年的理想信仰缺失,加上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精神上变得更加空虚、无聊,许多人一味地追求精神上的刺激而染上毒品。

  (四)社会转型和复杂的环境因素。

  一是社会转型导致价值观念混乱。在社会转型时期,旧的价值观、信仰和传统追求的相对剧烈变化,会给人们的基本理念带来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冲击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青少年失去原有信仰的激励和规范,转而追求享乐至上,错误的认为吸毒就是一种高级享受,是有钱的标志,甚至认为是一种时髦。

  二是禁毒宣传不足。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对吸毒问题曾经不宣传、不报道,以为家丑不可外扬,其实这并不是我国的一家之丑,而是世界性的公害。捂盖子的结果,只能使更的青少年受害,还会使用国外误以为我国政府对毒品放任自流,不管不抓,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1988年我国在禁毒宣传上有所突破,全国禁毒展览的举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展览并作出了重要指示。此后,我国的禁毒宣传才得到重视,但在宣传内容上缺乏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宣传内容和方式。

  三是复杂的环境因素。在有的省份地区,治理毒品的力度不大,有的仅靠治安拘留或罚款来解决吸毒问题。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合成毒品相对于传统毒品更容易获得,吸食更加方便,被抓获后惩罚的力度轻于传统毒品,现代人对金钱的追求更加狂热,导致更多人贩卖合成毒品,加之媒体对于合成毒品危害的宣传不到位,社会大众对合成毒品滥用的宽容度高于传统毒品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青少年吸毒的诱因。

关键词:人员,强制,戒毒,毒品,隔离

责任编辑:张鹏宇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16021638号-6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00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