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省司法厅网
徐德明:将法制阳光播洒到群众心里
日期: 2017-09-08 19:23:00 来源: 河北省司法厅
2017-09-08 河北省司法厅
【字号: 打印本页

【历史专题归档】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统光荣榜

  在平北抗日革命根据地——赤城县大海陀乡,经常见到一位身材魁梧、体格健壮、身穿制服的中年人,全乡32个村,3000多户,1万多人,没有人不认识他。他叫徐德明,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赤城县大海陀乡司法所长,一名普通的乡镇招聘干部,数十载如一日地在偏僻山区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将法制的阳光播洒到贫困山区群众的心里。

   “农民也需要懂法,只有懂法才会守法不犯法,司法行政工作就是要将法制的阳光播洒到贫困山区群众的心里。”

  在燕山山脉与内蒙古高原接壤地带,有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海陀,这里是平北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腹地,当年每6个人中就有1人为革命捐躯,徐德明就出生在这里。1978年,刚满17岁的他到西藏参军,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荣获总政治部授予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1984年退伍回到大海陀乡任计划生育助理员,1997年改任乡司法助理员,2001年任司法所长兼乡调委会主任。

  大海陀乡与北京延庆县松山毗邻,面积近300平方公里,32个行政村,3100户,1.1万人,居住分散,经济落后,群众法律观念淡薄,各种矛盾突出,常因鸡毛蒜皮之事引发民间纠纷。针对这种复杂的社情,徐德明将普法工作放在首位,走村入户,体察民意,千方百计做好群众工作。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都无法阻挡他送法到村入户的脚步。32个村,每个村每年他都要往返20多次,即使是距离乡政府40里远的小山村他也照到不误。17年间,他用丰富多彩、深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群众对法律的兴趣,了解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农村法制氛围。各种法律读本,普法资料总是及时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一个村民的手中。

  编写故事、办专栏、培训班、上法制课,在普法工作中,他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发多种途径,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徐德明共发放普法资料1800余份,给中小学讲法制课820课时,普法覆盖面达到了100%。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农民有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我执着地认为,农民的事就是我的事。”

  以人为本,用真心换真情,深入做好群众调解工作,是徐德明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17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全乡的山山水水,走遍了全乡的家家户户,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数以千计。

  刚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不久,徐德明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行字铺村郭氏三兄弟刀斧相见,当时郭成手拿利斧,满脸血迹,上身衣服被撕烂,眼放凶光站在一边。郭永脸部被咬伤一片,手里拿着一把铁锹,一脸杀气和郭艾站在一起。兄弟三人打急了眼,围观群众远远地站在一边,谁也不敢上前阻止。

  在这紧要关头,他大喝一声,“谁也别动,把手中的家伙都放下,谁犯法谁就得坐牢!”趁着郭成愣神的当口,夺下了他手中的利斧。郭氏三兄弟是村里有名的“猛棒”,因赡养年迈的母亲和照顾有病的妹妹在互相推诿中反目成仇。

  当晚,徐德明把三兄弟和他们的母亲叫到一起,从法律讲到亲情,从责任说到义务,苦口婆心地劝说了整整一夜。天亮时,兄弟三人羞愧地给母亲磕了头,握手言和。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大家觉得徐德明不畏强暴,办事果断,值得信赖,家里邻里有什么纠纷都愿意让他调解。

  2005年6月的一天,徐德明下乡回单位刚端上饭碗,姜庄子村张某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徐所长,帮帮我,老婆要和我离婚!”原来,张某酒后出手打了妻子,妻子气愤之下,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

  他胡乱吃了几口饭,赶紧赶到张某家中,张某的妻子已回了娘家,徐德明又赶到她娘家。张某的妻子哭着对徐德明,“不喝酒还可以,喝点,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次死活不跟他过了!”“离了算了!再找个好的!”她的姐姐在旁边帮腔。

  通过了解,徐德明感觉双方感情其实并没破裂,只是张某酒后爱犯此毛病。他先从张某那里做工作,再对其妻做思想工作,经过几天耐心的调解,妻子撤了诉状,丈夫张某写了保证,一家人也和好如初。

  这看似平常的家庭纠纷,却在百姓中传成了佳话。

  大海陀村村民周全文与周华成爷孙两家因部队征地补偿引发经济纠纷,双方互不相让,恶语相加,甚至大打出手,村调委会多次调解不成。周全文的两个儿子先后夭折,且本人体弱多病,没有经济来源,和老伴在邻近的田家窑镇打工;周华成在沙城居住,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徐德明多次往返二人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工作,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去年秋天,郑家梁村李春根家种的向日葵被郑红砍了,要求赔偿。原来,这块地是当年郑红父亲开垦的,李春根没打招呼就种上了,郑红表示宁可让地荒着,也不让别人种,种上了,长出什么都是我的。郑红原是郑家梁村人,但现在是延庆县张山营镇居民,这是一起跨界纠纷。

  了解情况后,徐德明积极与张山营镇联系,依托大海陀乡与张山营镇建立的跨界联合人民调委会,经多次协商调解,最终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多年来,徐德明热心为百姓排忧解难,化解干戈。他以丰富的基层调解经验,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和公道爱民的干部作风,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被老百姓誉为“排千家忧、解万户难”的好所长。他总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农家人,对农民有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我执着地认为,农民的事就是我的事。”

  “只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只有百姓家家户户都安宁了,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稳定,百姓无忧。”

  在贫困山区,劳资纠纷、土地承包、生产经营等矛盾多发,如果处置不及时、措施不得力,很可能激化,甚至演变为群体事件。十多年来,徐德明坚持及早介入,依法疏导,积极化解,有效防止了矛盾升级。

  “还我们的血汗钱,不给就别想再施工!”2004年9月, 16日,多名农民突然阻止正在施工的省道宝平线赤城段二级路改建工程,并扣留了油路的机械设备。闻讯赶来的徐德明到达现场时,已有三人在殴斗中受伤,农民情绪十分激动。

  原来,承包土石工程的梁某和侯某雇佣大海陀农民拉运沙石料,工程完工后,二人却不知去向,农民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徐德明清楚,如果僵持下去,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还可能激化矛盾。他首先从农民的工作做起,劝说他们不要阻碍施工,并表示一定竭尽全力为他们讨回工钱。接着便与承包方取得联系,经过几天的奔波,终于将80位农民的血汗钱讨了回来,并逐一发到农民手上,这一群体事件就这样平息了。

  2004年6月4日,徐德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小庄科村支书在电话的另一头气喘吁吁,“可了不得了,我们村被那个矿老板包围了!”小庄科村与怀来县麻义口村交界,原来就有地界纠纷,后来因为拍卖矿山资源而屡有冲突。听到消息后,他火速赶到现场,只见一百多人手持镐把,将小庄科村村民和乡干部团团围住。徐德明厉声大喝:“住手!杨老板,你们不要冲动蛮干,如果发生伤亡事件,法律会制裁你,你的麻烦会更多,你的矿也别想开好!”

  此前,买主邢台人杨某准备开山施工,小庄科村30多位村民上山阻止。这次,杨某纠集雇用的外省矿工160多人,准备与该村进行血斗。在这危急时刻,徐德明挺身而出,一声断喝,让杨某慢慢冷静下来,徐德明又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经过两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法律政策疏导,杨某终于想通了,最终达成协议,平息了这场械斗。

  像这类突发性群体事件,每一次只要他得到消息,无论是什么时间,无论多危险多困难,他都凭着对调解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去认真对待,从未推委懈怠。

  那次是国庆节的第二天早上,大海陀收费站,东山庙村民曹某驾驶三轮车因缴费与工作人员发生口角并撕打起来,曹某等150多人几次冲击收费站与工作人员理论,过往车辆堵得水泄不通,当时收费站一片混乱。他得知情况后,耐心做工作疏散围观群众,批评了双方不理智行为,并亲自把受伤村民送到了县医院。后经依法调解,收费站同意就受伤村民杜志民的医疗费、误工费等给予一次性赔偿,群体械斗圆满化解。

  17年间,他制止和预防重大群体性事件30多起,避免民转刑案件20多起。他总是说,只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只有百姓家家户户都安宁了,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稳定,百姓无忧。建立35个民调委员会,发展调解员120人,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紧密衔接起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00余件,纠纷调解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100%和98%,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上万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这是徐德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的不平凡业绩;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司法行政战线个人一等功,省市表彰20多次——这是对司法行政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群众的无比热忱为他赢得的荣誉;2005年12月4日,中央电视台《法制编辑部》栏目播放了《难不倒的徐德明》,2013年12月13日河北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了《基层好干部徐德明》。今年,他又荣获张家口“寻找最美感动张垣”十大新闻人物。

主办单位:河北省司法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16021638号-6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800号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